看大家都在噗, 忍不住也去噗了一個帳號來玩
有空, 大家也都來噗個兩句吧~
趕快來看,
http://www.plurk.com/jhchen62
目前分類:自我坦白 (5)
- Apr 14 Tue 2009 11:35
哎喲~ 我也在玩 plurk 了說~
- Feb 21 Wed 2007 00:19
我們家的台灣之光

芃羽, 一個小時候很機靈的小堂妹。只是沒想到有天她也成為了台灣之光(噢...她不是打棒球的)。
繼許芳宜在美國舞蹈雜誌 Dance Magazine 選為 25 To Watch 後,我家這小妹也在2007成為 25 To Watch 的一員。有天(2007/01/05)上班, 看到自家報紙上出現一張照片, 裡頭的不就是我們家族的小妹嗎? 怎麼上報了咧? 仔細一看, 好在是好消息(你也知道的, 一般上了水果日報, 都是壞事居多...), 二話不說, 馬上打電話給叔叔,趕快 說聲恭禧。叔叔說小妹過兩天又要回紐約了, 等下還要在樓下的咖啡店接受很多媒體的採訪, 就先只小聊了一下, 等過年時再來好好聊。
年初三(2007/02/20), 叔叔和我們約好要一塊去掃個墓。他很高興地拿出上頭這張護貝過的照片, 還直說上頭有芃羽的親筆簽名哦~。我當然也是與有榮焉地馬上收下這張可貴的照片。雖然我是不可能成為台灣之光了, 不過, 沾點光應該沒關係吧, 哈~
- Aug 28 Mon 2006 05:50
嘉中吉他社

高中因緣際會參加了吉他社, 過了這麼多年, 學弟妹們總不會忘了我們這群老人, 就算是大學畢了業、就了業, 也要把我們拉回去與他們一起見見面。雖然每年見到的面孔都不一樣, 感受到的熱情卻是年年滿溢。
今年又見到了同屆的嘉如。社歌是她寫的, 校刊投稿裡的《雨豆葉落又一季》也是她寫的, 除了才女, 我真不知該怎麼形容她。今年她依舊被拱上去秀了一曲, 我依然是拍手叫好、鼓噪群眾的那一個, 加上學弟妹們的熱情表演, 幾乎忘了時間, 彷彿我又是一個參加吉他社的高中生。

- Aug 10 Thu 2006 02:57
在圖書館的人們與那些記憶

(一部看來過時的OPAC, 曾是記憶中美好的一段時光...)
Lily 留了個言, 說是 Grace 要回來囉, 要我找個地方來討論一下我們要怎麼幫她接風, 帶她去哪兒玩。說真的, 這麼來一下, 我還真不知找什麼地方來討論, 想了想, 不然就在這裡吧, 用留言來討論, 似乎也很有趣吧。
大家是怎麼湊在一塊兒的呢? 說起來也真是因緣際會。升大四時, 我在榮總的圖書館打個小工, 上上晚班, 其實還算輕鬆, 裡頭學長姊們也是相當照顧我們這後輩晚進。有一天, 發現有幾個漂亮女生正在學著圖書館裡的大小事務, 跑東跑西地四處看, 問了一下, 才知道是今年系上剛畢業的學姊們來圖書館做研究助理。既然是同系學姊, 自然也多了點親切感。
- Sep 25 Sun 2005 08:00
青澀的年代 PART I
踏入了青春期, 世界好像變得敏感多了, 心情也變得多樣了。
廣播突然變成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 一到晚上八點, 跑的不是客廳, 也不是打開電視機, 而是那台小小的收錄音機, 聚精會神地聽著羅小雲的"知音時間"。青澀的青春期, 就把一半的時間給了流行音樂。
" 其實我不是真的醉"(林隆璇)、"忘了你、忘了我(王傑)"、"半夢半醒之間(譚詠麟)"這三首歌讓我陷入了廣播的世界裡。倒不是因為情歌的關係, 而是旋律。常常在聽歌時, 刻意去"隔離"歌詞的干擾, 讓自己很單純的享受旋律所帶來的感動, 當然, 當時年紀小, 歌詞所說的喜怒哀樂, 都是在數年後才有機會體會到。好的旋律, 能夠把情緒帶出來, 也能很清楚的描述所要表達的意念, 就算沒有了歌詞, 同樣能讓聽者體會到作曲人想要給予的心靈悸動。而糟榚的旋律, 只會給人"為賦新詞強說愁"的多餘感, 我認為那就是沒有深度的音樂。音樂為抒發心情而生, 能夠真切地和聽者的情緒一起共鳴, 才是"真音樂", 而不是唱完即丟的商業歌曲。而好音樂, 不只真, 還能不斷流傳。
我不是追星族, 我不會追歌星, 但我會追歌曲, 追我喜歡的歌曲, 追我會感動的歌曲。而最後, 想介紹給大家的是林隆璇的"每一天"。對我而言, 這首歌給了我一種"破繭而出"之感, 蛻去舊有的羈絆, 迎向嶄新的生活; 在生活之中, 真實地對待自己, 感受自我存在的意義。